(3)叠加法
叠加法是先将物体分成几个简单的组成部分,再将各部分的轴测图按照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叠加起来,并画出各表面之间的连接,最终得到物体轴测图的方法。
2►
回转的正等轴测图画法
椭圆
1.画圆的外切菱形。
2.确定四个圆心和半径。
3.分别画出四段彼此相切的圆弧。
4.擦去多余的线,检查,描深。
其余回转体,例如圆柱、圆台的正等轴测图主要是要会画椭圆,这里便不再介绍其画法。
3►
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画法
1.截取 O1D1=O1G1=A1E1=A1F1=圆角半径。
2.作 O2D1⊥O1A1 ,O2G1⊥O1C1 ,O3E1⊥O1A1 , O3F1⊥A1B1。
3.分别以 O2、O3为圆心, O2D1、O3E1为半径画圆弧。
4.定后端面的圆心,画后端面的圆弧。
5.定后端面的切点D2、G2、E2。
6.作公切线。
7.擦去多余的图线并描深。
4►
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
组合体是由若干个基本形体以叠加、切割、相切或相贯等连接形式组合而成。因此在画正等测时,应先用形体分析法,分析组合体的组成部分、连接形式和相对位置,然后逐个画出各组成部分的正等轴测图,最后按照它们的连接形式,完成全图。
二、
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
1►
视图
基本视图包括主、俯、左、右、仰、后六个视图,同样具有长对正、高平齐、宽相等的投影规律。
其配置如下所示:
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。为了方便识图,向视图必须进行标注,如下图所示。
1.在向视图的上方标注字母,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,并标注相同的字母。
2.表示投影方向的箭头尽可能配置在主视图上,只有表示后视图投影方向的箭头才配置在其他的视图上。
3.局部视图是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。
4.用带字母的箭头指明要表达的部位和投射方向,并注明视图名称。
5.局部视图的范围用波浪线表示。当表示的局部结构是完整的且外轮廓封闭时,波浪线可省略。
6.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(波浪线)不可超出机件。
斜视图是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。
1.斜视图的断裂边界用波浪线或双折线表示。
2.斜视图通常按投射方向配置和标注。
3.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,但需在斜视图上方注明。
2►
剖视图
1.假想用一剖切面将机件剖开;
2.移去剖切面和观察者之间的部分;
3.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,并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。
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。
剖视图需进行标注,标注内容包括剖切线、剖切符号及字母。
绘制剖视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
1.剖切是一种假想,其它视图仍应完整画出,同时也可取剖视。
2.剖切平面应尽可能多地通过内腔结构。
3.剖切面后方的可见部分要全部画出,不能出现漏线和多线。
4.剖视图上一般不画虚线。
5.在剖视图上已经表达清楚的结构,在其它视图上此部分结构的投影为虚线时,其虚线省略不画。
6.有些没有表示清楚的结构,允许画少量虚线。
剖视图又可分为全剖视图、半剖视图、局部剖视图。
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,适用于表达内腔形状较复杂,外观形状简单且不对称的机体。
以对称线为界,一半画视图,一半画剖视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半剖视图,适用于内外形都需要表达,且图形基本对称的机件(不对称部分一定另有图形表达清楚)。
用剖切平面局部地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,它比较灵活,适用范围较广。但在同一视图中局部视图的数量不宜过多,以免支离破碎。
3►
断面图
定义:假想用剖切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,只画出该剖切面与物体接触部分(剖面区域)的图形。
断面图和剖视图要注意区分,下面用一幅图将两者进行对比。
可以发现:
断面图只画出剖切平面和机件相交部分的断面形状。而剖视图必须把断面和断面后可见的轮廓线都画出来。
断面图的分类:
1.移出断面:画在视图轮廓线以外的断面
2.重合断面:画在视图轮廓线内部的断面
有关两类断面图的画法,以及一些常见的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,内容非常细碎,但从应试角度来看, 这些往往不是考试的重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